欢迎访问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及自动化学院!

理论学习

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二)

发布者:陈念念发布时间:2023-09-14浏览次数:10


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王谦:能源报国逐梦者 莘莘学子引路人


王谦,江苏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内燃机是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装置。王谦教授和他的团队科研攻关方向就是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我们通过理论与技术创新,将传统化石燃料转化为更高效、更干净的动力源,同时探索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努力实现双碳排放目标。”王谦说道。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2390074557979.jpg

从教30年,王谦始终坚持课程教学是学生培养的第一重要环节。作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方向带头人,王谦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学科优质资源,不断钻研课程教学方法,发掘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他开设的《工程热力学》课程已在中国MOOC(慕课)大学平台开设8个学期,吸引了全国10多所高校13000人在线上慕课。

“让学生跟上学科前沿的发展,将来他不论是去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去做科学研究,本科阶段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都不会过时。”

一项科技事业的持续,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加盟接力。王谦特别注重培养年轻人,他的团队成员中有不少人是从海外学成归来。江苏大学金山青年特聘教授戴礼明说:“相比国外,王谦老师团队赋予我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他不仅是教学科研的好导师,更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7748430088386.jpg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康灿介绍说,王谦是江苏大学首个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荣誉的老师,“他30年来坚守教学科研一线,获得诸多国家级教学科研成果,为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谦说,“燃烧生命,能源报国,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做好学生的专业引路人,是我最大的责任!”


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严锋:严谨治学出硕果 锋出磨砺耀华光


氢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非常清洁环保。碱性膜燃料电池是氢能大规模高效利用的核心前沿技术之一,然而在世界范围内,高性能、长寿命的碱性膜材料还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为此,苏州大学严锋教授团队开展了长期的攻坚战。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5726279776712.png

“这个科研领域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分子材料的设计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我们将化学实验和理论模拟相结合,并且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来指导膜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严锋介绍道。

十年磨一剑。2022年底,严锋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超薄碱性膜的中试生产,理论与应用研究均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李庆宁是严锋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跟随他已经12年了。“对于我而言,严老师不只是我的导师,他更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的方向,并教会了我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在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严锋教授积极推进技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其中,基于“聚离子液体嵌段共聚物抗静电剂”技术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液晶屏光扩散膜、电子产品触摸屏保护膜等工业领域。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5726280173430.jpg

“我们开展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研究成果。下一步,我们要让这些成果尽快走在实验室,能够落地生根,实现产业化。”严锋说。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这将成为未来能源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推动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可持续发展,严锋教授已经带领研究团队着手开展二氧化碳转化为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目前,团队已经和相关企业共建研究院,越来越多年轻的科研骨干加入其中,共同为促进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科研人员要不忘科技报国初心,要永攀高峰、敢为人先,要追求真理、潜心研究。”严锋说。


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王景花:大爱无言守初心 情洒高原担使命


王景花是江苏省华罗庚中学一名普通的生物学教师。在她上小学时,最崇拜的一位语文老师来自青海省,“他说他的故乡美丽又神奇,有高原明珠还有雪域莲花。我那时候就很向往,想长大了去看看。”

长大后,王景花也成了一名教师。带着小时候的憧憬与向往,也带着专业的自信,她于2022年7月跟随常州“组团式帮扶”优秀教师团队来到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

对于王景花的决定,她的丈夫很支持,“教育工作没有地域之分,哪里需要就该去哪里,家里我会照顾好,你放心。”。

初来青海,大家最不适应的就是由缺氧引起的高原反应以及饮食不习惯,但是他们对这些生活困难都做好了心理准备。“来这里,就要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青精神!”王景花坚定地说。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4768804477602.png

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王景花承担了高三两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她认真研究学生情况,考虑到学校的基础教育薄弱,她想法设法地寻找适合同学们的教学方法,力求改变现状。她和团队其他教师先进行了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在家表现。随后批量开设示范课,给课堂定好模式和基调,鼓励学生的主动发问、主动展示、主动交流、主动纠错,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们也很喜欢王景花的课,“王老师讲课非常幽默、诙谐、生动,比如在讲遗传学这方面时,虽然这门课本身比较复杂,但是她编了一些口诀,让我们轻松记住了很多遗传方式。”学生赵芮说。

常州帮扶团队教师陆亚平说:“王老师是我们组团式教育团队当中的骨干,年轻教师有什么问题,她都会细心地指导,亲和力非常强,我们都称她为‘花姐’。”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4768804745586.jpg

20235月,在海南州教育研究室的组织下,学校成立了高中语文和生物州级名师工作室,架起了苏青两地教育教学交流的“彩虹桥”,让更多的当地教师学习受益。

从教23年来,王景花做过党团工作、教研室主任、班主任,但她内心最喜欢的岗位还是班主任。“今年我又申请担任高二年级的班主任,留下来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

“怀揣初心梦想,我来到大美青海,在圣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我播下一颗种子,也终将收获希望。”王景花说。


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戎仁堂:12载挥洒援青爱 千朵“格桑”映日红


在一片朗朗读书声中,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青海海南民族班”晨读就此开启。从2011年开始,学校承担对口支援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教育项目,在校内开办“青海海南民族班”。

从青海来到南京,许多同学一开始很不适应,最明显的就是醉氧。作为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戎仁堂认为自己必须对孩子们负责,“这些孩子从遥远的青海来到我们学校上学,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和陪伴,是我做校长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

学生德央拉毛说:“戎校长平时会来找我们谈心,了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我觉得心里特别暖。”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3775628953517.jpg

如今,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青海海南民族班”已成为江苏援青项目的一张“金名片”,培育了1000多名青海藏族学子。“在学校读书这几年,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考一个好大学,将来回青海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学生航秀扎西表示。

学校里乡村孩子比较多,也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比如身患疾病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孩子安心学习、成人成才,一直是戎仁堂最牵挂的事情。

现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司徒晨轩很感激学校和戎校长,“高中三年,学校没有收我一分钱学费,还特地为我和我妈妈安排了一间单人宿舍,方便妈妈照顾我。”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戎仁堂始终认为,协同多方力量育人,成就一个学生,就是改变一个家庭。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3775629107594.jpg

尽管事务繁多,戎仁堂也一直没有放下教学。“我的第一身份就是教师,课堂是我的阵地,要想了解一线的教育教学情况,就得坚守讲台。”

同学们也很喜欢戎仁堂的课,“戎校长的课非常引人入胜,他会运用问题情境引导我们体验和反思。”

戎仁堂说,作为教师,“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根粉笔写春秋”。作为校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就是我的座右铭,希望通过教育去引领人、感染人、培养人、成就人。”


2023江苏教师年度人物|侯磊:不忘初心二十载 守望乡村润桃李


200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侯磊的教师生涯第一站是泗洪县四河乡大庄小学。

“毕业时,我曾梦想着能留在城市工作,但家乡缺教师的状况又让我的内心十分纠结。最终我选择回到农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四河乡位于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地处苏皖交界,经济欠发达。“孩子们的眼神中对老师的喜爱、对知识的渴望,是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侯磊说。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2786452722832.png

农村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很多孩子的书写、表达等基本技能偏弱,为此,侯磊琢磨出一套特别的教学方法。周末他会带学生去镇上读广告牌,找错别字,也会让学生上街采访,体验一回小记者。在这一过程中,他通过不断地观察、引导,在潜移默化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如今已考入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的马尔沁,回忆起当年侯磊老师的照顾与开导,依然很感动,“侯老师经常找我谈心,如同家里的长辈一样。可以说,初中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现在侯磊所在的泗洪县四河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志勇介绍说:“20多年来,侯磊从乡村小学到乡镇小学,再到乡镇中学,先后有200多名原本成绩不太理想的留守学生在他的教育下考入重点高中,其中有70人考上了大学。”

https://jsnews.jschina.com.cn/kjwt/202309/W020230902786453174808.png

“一路前行,风雪兼程。”这是2018年新年伊始侯磊微信朋友圈中的一句话,也是这些年他的生活写照。

2017年底,他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当时学校还未放假,他一直坚持到放寒假才去做了手术。“手术不到一个月,他又回到了讲台。和他结婚这么多年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时间肯定不如他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长。”他的妻子包玉兰说。

“看到学生成长成才,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我的内心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回到乡村我不曾后悔,孩子们就是我们乡村教师的‘诗和远方’。”侯磊说。

(来源:中国江苏网)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2015-2019